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旁的無人機物流樞紐,上百架穿梭如織的無人機正在執行配送任務。而它們的 “數字大腦”—— 飛控系統的核心算力支持,竟來自我們回收改造的舊電腦設備。父親站在觀測塔上,望著天空中閃爍的無人機航燈,感慨道:“以前總覺得電腦就該擺在桌上,現在它們都能上天送貨了。”
一切始于一次行業峰會。在深圳低空經濟發展論壇上,某物流企業負責人大吐苦水:“無人機更新換代太快,淘汰下來的飛控設備堆積成山,處理成本高,直接丟棄又浪費。” 我盯著手中回收的舊服務器,突然靈光乍現:“這些設備的運算能力雖無法滿足高端需求,但或許能勝任無人機基礎飛控數據處理!” 父親卻滿臉擔憂:“天上飛的東西,用舊電腦控制,能安全嗎?”
為打消顧慮,我們聯合深圳無人機研究院展開技術攻堅。團隊拆解舊電腦的高性能 CPU 和穩定的存儲模塊,開發出適配無人機飛控系統的專用硬件接口;同時編寫智能算法,將舊設備的算力進行模塊化分配,確保多臺設備協同運行時的穩定性。當第一臺改造后的飛控主機在試飛場成功引導無人機完成復雜航線規劃時,研究院的工程師激動地說:“這些‘二手’設備,精準度堪比專業級飛控系統!”
隨著深圳低空經濟的迅猛發展,城市空中交通管理面臨巨大挑戰。我們主動承接起回收舊電腦改造空中交通監控終端的任務。將舊電腦的顯卡、傳感器等部件重新整合,打造出具備圖像識別和數據傳輸功能的監控設備。在南山試點區域,這些改造后的終端實時監測無人機飛行軌跡,通過 AI 算法自動預警潛在碰撞風險,使區域內無人機飛行事故率下降 60%。交通管理部門稱贊:“這些舊設備成了守護低空安全的‘電子衛士’。”
更具突破性的是,我們與深圳大學合作,將回收的舊電腦改造成無人機無線充電基站的控制中樞。通過編寫專用程序,設備能根據無人機電量和飛行需求,精準控制充電功率和時長。在福田 CBD 的無人機快遞網點,快遞員驚喜地發現,使用改造基站后,無人機的充電效率提升了 30%,配送效率大幅提高。
如今,我們在龍崗建成了 “低空設備循環利用中心”,每天有數百臺舊電腦在這里完成從淘汰設備到低空經濟 “新引擎” 的蛻變。在深圳國際低空經濟博覽會上,當我們展示舊電腦賦能無人機物流、空中交通管理的成果時,全球行業巨頭紛紛拋出橄欖枝。父親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舉起一塊改造后的飛控主板,自豪地說:“深圳的創新精神,能讓任何‘過時’的科技重獲新生!”
夜色中的深圳,無人機的航燈與城市霓虹交相輝映。我們用舊電腦搭建起的低空經濟橋梁,正載著這座城市的科技夢想,飛向更廣闊的藍天,書寫著循環經濟與新興產業融合發展的精彩篇章。